您好!欢迎光临工博士商城

霍尼韦尔阀门专营

产品:8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霍尼韦尔沈达理发表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看法
产品分类
新闻中心
霍尼韦尔沈达理发表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看法
发布时间:2016-07-14        浏览次数:250        返回列表

沈达理:乐见中国经济新常态

绿色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之下的发展理念。作为这一理念的贯彻者,霍尼韦尔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环保努力以及当下的经济新常态?近日,霍尼韦尔集团全球高增长地区总裁沈达理(Shane Tedjarati)接受了财新记者的专访。

沈达理认为,中国经济适当降速是好事,而且恰如其分;在华外资企业不应幻想中国经济增长还能重返11%至12%的水平。


霍尼韦尔

该访谈节目于2015年7月在财新视频播出,点击在线观看。


沈达理:跨国企业如何真正实现本土化

为中国按需定制解决方案,再把中国的办法运用到世界其他地方


霍尼韦尔

霍尼韦尔(Honeywell)全球高增长地区总裁沈达理(Shane Tedjarati)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他在1992年来中国的时候,一点都不会讲中文,也没有中文名字。

“我的中国朋友给我起名沈达理,沈阳的沈,通情达理。为什么给我起这个名字呢?朋友说,因为你非常喜欢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人情味、我们的历史,所以你是通情达理、知书达理的人。我已经习惯了我的中文名字,习惯了在中国的生活。我在中国二十多年了,中国已经成为了我的家。”沈达理告诉财新记者。

作为中国的长期观察者、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参与者,这位霍尼韦尔全球高管对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外企在华的生态有着独到的见解。当财新记者提到外企一词,沈达理首先强调的是霍尼韦尔的本土化——在华近13000名员工,只有数十人是老外。他所提出的为中国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成功之后亦应用到了世界其他地区。他提倡的“东方服务于东方”“东方服务于世界”的理念,也值得在华外企借鉴。

财新记者:如何看待中国过去20年发展?

沈达理:过去20年中国的发展全球无人可比,如此大规模的巨变在现代史上也非常罕见。未来也不太可能看到这种变化,因为不会有哪里能像中国这样使如此多的人以一种统一的方式经历这种变化。

在工业革命中,美国用了50年把人们的生活标准提高了一倍,日本更快一些,但是未来不可能再那么快了。中国的人口是当时美国的10倍,却只花了10年就把生活标准提高一倍。中国一共这么做了3次,其中2次发生在过去20年。


财新记者: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的发展?

沈达理:中国未来发展会从多个层级展开,一些地区已经非常发达,一些地区仍需发展。我对中国未来发展非常乐观,中国正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新的商业秩序。


财新记者:中国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在环境领域,比如空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你认为有什么解决办法?

沈达理:确实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你问中国人什么问题他们最关心,空气、水、食品安全都是他们首先考虑的。我在这方面问了很多人,进行了很多研究。这也是我们目前在霍尼韦尔所正在做的。

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可以有所作为。美国在30到50年前,也有很多污染的河流,污染的空气,食品质量也不是很好。然后美国采取了应对措施。欧洲也是如此。中国一定也可以有所作为,这也是第一次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来应对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应对。

应对空气污染,源头治理和呼吸健康都要抓。我们拥有这样的从源头提升能效、降低排放和减少污染的技术,包括更清洁的能源,更可靠的气体处理,更智能的电网,更高效的汽车、飞机和建筑等。当然,也要更加重视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加强对公众呼吸健康的保护和教育,注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财新记者:你认为中国在治理空气污染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沈达理:我认为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落实和完善监管。这方面可能会有很多困难的决定,涉及到很多重要的投资领域。我记得20年前讨论可持续发展时,我的中国朋友会说,“让我们先填饱肚子,然后再说环境问题。”实际上,讨论可持续发展永远都不会为时过早,可能会为时过晚,如果你不现在开始的话。现在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疾病,比如肺癌,而且中国人自己也开始对这里的食物是否安全产生质疑。我们需要变化,中国不应该因此影响自己的声誉。


财新记者: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正在增多,对于洁净的空气和水以及更好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种需求在霍尼韦尔近几年的业务量上有没有体现?大概是什么时间开始的?

沈达理:中国中产阶层崛起大概已经有十年了。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从人均GDP 1000美元跨越到2000美元。就像是积雪一样,在下雪的头两个小时,看不到任何积雪,但是地面温度在下降,然后可能在10分钟内就出现了积雪。不过中国对中产的概念与美国不同。美国或者欧洲的中产指的是人均GDP达到了3万、4万或者5万美元水平,而中国在谈中产阶层时,人均GDP只是4000或者5000美元。他们有了可支配的收入,希望可以花掉这部分收入,并且他们花钱的方式与西方人不同。比如,中国人往往会在教育、医疗、食品安全方面比西方人花更多的钱。

从公司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成为中产阶层选择产品的技术伙伴,但是这里我指的是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不是4万美元的中产阶层,而是5000美元的中产阶层。这两种非常不同。我们十年前就建立了一个概念“东方服务于东方”,指的是从中国出发,从东方出发。如果能为中国按需定制解决方案,就可以到下一步,“东方服务于世界”,就是把中国的办法运用到世界其他地方。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成为中国式的竞争者”,“成为中国客户选择的技术伙伴”。


财新记者:中国越来越看重可持续发展,作为在华外企,如何看待这一机遇?

沈达理:我们对此非常欢迎,我们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我们在中国一共13000人,只有大概区区数十位外籍员工,他们在中国的时间也都非常长,大多数都和我一样把中国视作家乡一样。可持续发展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大的机会,包括在环境、能源、商业模式等方面。这也意味着需要在研发领域有更多创新。


财新记者:如何看待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沈达理:实际上,过去数年间,中国已经加大了在东南亚、中亚等地的贸易和投资,我们与中国客户一道也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东南亚等地有业务发展。

现在中国领导层提出希望推进到新的水平,创造更好的基建。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机会,包括在安全、能效等领域。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增强在中亚、中东、东南亚的业务,也将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这些国家往往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受限于地理位置、基建和运输条件,对资源的利用有限。中国是这些资源最大的市场。基建完成后,这些国家之间在贸易领域还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财新记者:中国经济放缓有没有影响到在华外企的经营状况?

沈达理:对于中国的长期观察者来说,经济放缓并不意外。一个体量如此巨大的经济体不可能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实际上,那种热度并没有益处。如果中国经济以10%的速度增长,每年都会增长出半个意大利来,怎么能消化呢?

作为一个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7%的增速能够创造出来的“蛋糕”,比一个4万亿美元经济体10%的增速所能创造出来的要大得多,还是有很多商业机会。中国7%的增速对很多国家来说已经是奇迹了。此外,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非常重要,对我们来说也意味着机遇,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外界将俄罗斯、印度、巴西、中国、南非称作金砖国家, 简称BRICS,我认为这些国家并不完全一样。以我在中国的经验来看,如果你不懂中国,没有在中国立住脚,那么谈其他地区也就没什么太大意义了。所以我创造了一个新词Crest,C代表中国,rest的意思是其他地区。必须要这么看问题。现在我们还在实践这一战略。把中国是世界增长的中心,如果我们在中国发展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就可以复制或者应用到世界其他地区。


财新记者:怎么看中国的商业环境?

沈达理:我认为一直在改善。我23年前初到中国时涉足的是服务业,后来也有过银行业的经历,都很不容易。我感到很荣幸,能够亲眼见证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商业环境的改善。问题总是存在的,但是问题全球都有。

与政府打交道非常重要,我们也保持着有效的沟通。我们每年在中国的专利和专利申请有数百个,受到的待遇与中国本土公司一样。我把中国视作故乡,对霍尼韦尔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在中国进行大量的研发工作。一些公司会抱怨中国的经营环境,我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做好本土化。


财新记者:跨国企业如何实现本土化?

沈达理: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不是来旅游的,这是我们的家。要尊重当地的人、文化、语言和环境。把这里视作目的地,而不是升职的通道。作为公司来说,不能一直想着我的总部在哪里,这里就是分支,要有长远的眼光。然后要快速进行本土化,包括决策本土化,创新本土化,市场和销售本土化等。

点击查看更多资讯




 

联系热线:13023151760   联系人:佘志伟 联系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一路98弄6号

技术和报价服务:星期一至星期六8:00-22:00 霍尼韦尔阀门专营